查看原文
其他

青岛大学优秀教师孙亚楠 | 与学生成为教学共同体

热爱教学的 青岛大学 2022-06-09




青岛大学优秀教师—孙亚楠




本周人物

九月


2021-09-01


讲完一个精彩段落会感到“过瘾”, 因为引导学生采用不同方法写出一个漂亮英文句子而“成就感满满”,讲台之上永远精神饱满……她说:“我对教学有一种谜之热情。”

她是孙亚楠,青岛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教师。本学期共教授三门课,硕士生的《学术英语综合》,本科生的《高级英语写作》和《英文写作与沟通》。


做值得记住的教育

教育是要memorable(值得记住的)。”孙亚楠说,“我一直在想,我一个学期上的课,在同学心里能记住的是什么?”

为了回答自己的问题,孙亚楠在教学内容上颇费心力。习近平总书记所写的信、书信朗读节目《Letters Live(见信如晤)》都曾作为思政元素被她引入教学。在她参与课程设计的《英文写作与沟通》课堂上,每学期都会组织班级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学生们或作为参赛选手,或作为打分评委,或作为活动主持,每一个都参与其中。孙亚楠还会准备不同的小礼物颁发给获奖的学生。当然,奖品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她相信,只要学生参与进来,就会有所收获。医学部2019级张淑健在孙亚楠组织的演讲比赛中担任评委,这次比赛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流利的口语和自然的神态很让我羡慕,也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孙亚楠的学生,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不同层次皆有。针对不同的学生,她给出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经过观察,孙亚楠发现相比高层次的学生,本科生更倾向于更多地接受老师所讲,而缺少了主动沟通的意向。于是她便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果然在小组内学生表现得会更加“open”。在《高级英语写作》课堂上,孙亚楠鼓励学生们小组成员对学生的写作进行集体评价,学生们踊跃发言,课堂随之活跃。





硕士生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培养“能够支撑他们进行英语学术写作”的能力。这样大的一个目标,在实际教学中被孙亚楠拆成具体的小步骤。首先研究学生的“短板”在哪些方面,接着,根据学生的情况“创造性使用”教材。“在课堂上没有任何课本是perfect。作为一个老师,对课本增补调删,正是教学的题中之意。”结课的时候,无论学生所在何专业,孙亚楠都要求他们交一份英文的研究报告,她再一份份给予反馈。

在孙亚楠的课堂上,还有一个“固定设计”,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之后写反思,从收获、问题和建议三个方面自我总结。在这些思考中,有的学生会后悔自己没有鼓起勇气发言,有的学生会开心地说知道了自己能做到什么。





孙亚楠非常推崇外语教学领军人物文秋芳教授的一句话:“作为一个老师,你让学生做到的,你自己都要做到。”因而在要求学生之前,孙亚楠自己早已经做到了时常反思。2020年春季学期正值疫情期间,她在每周《高级英语写作》结束之后,都会进行总结,整理成文档发到学生群里去。这个文档开诚布公地向学生展示了“这节课想要教什么”、“实际上教了什么”等等内容。这个习惯延续至今,更多地变成了孙亚楠写给自己的复盘笔记。“我们想让学生成为一个critical thinker,那么,就从老师开始思考吧。”





反思的目的是不断进步。孙亚楠上课从不照本宣科,也从不用教材配套的课件,她自己所写课件也是年年重做,常换常新。除了其中的时事案例要更改,更重要的是,随着认识的深入,教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也会产生不同认识,或深化、或修正。孙亚楠非常乐意在教学上进行新的“开发”。上个学期开始,她迷上了做思维导图。可是电脑画图并非易事,尤其对于当时“技术”并不娴熟的孙亚楠来说,常常要做到深更半夜。可是因为学生的接受度很高,她还是努力去学习。正如孙亚楠自己总结的那样:“我还是始终在路上。”


与学生成为“共同体”

“我与学生是一个教学共同体。”这是孙亚楠反复强调的理念,“师生之间不是对抗关系,是合作关系。”在这个前提下,如果教学中出现了不适情况,那就是“合作模式”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调整。

发现问题靠的自然就是与学生的沟通。孙亚楠认为,面对面的沟通更加个性化,也更有助于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她常常跟学生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想听到你们的声音。”因而每学期,孙亚楠总会抽出时间与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学生们会坦诚地告诉她自己遇到的问题,也会给老师提出建议。发现问题之后,师生再一同探讨解决方法。对于学生们所说的想在课堂上听到的东西,孙亚楠会认真考虑、为之调整教学计划。

人类学家庄孔韶曾提出“不浪费的人类学”理念。“不浪费”这个概念也被孙亚楠融入她的教学理念中。在师生“共同体”中,学生学有所获,老师有成就感,双方都不曾浪费时间精力。这也是她追求的目标,也是她不断提升课堂质量的动力。“学生来听我的课,如果我自己觉得没有拿出干货来、没有真正能帮到他的东西,我会觉得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孙亚楠说,“就会很不安。”

“师生共同体”不止于课堂上的“合作”,更在于师生之间情感的紧密联系。在《英文写作与沟通》这门晚修课上,孙亚楠能叫出来自不同专业的部分学生的名字,甚至记得学生参加的大创项目。课间时间,她会主动和学生聊天,听他们讲自己最近的学习和生活。2020级广播电视专业研究生李豫鲁说,他曾在孙亚楠的鼓励下参加了2021年 “第四届中国大学生5分钟科研英语演讲”大赛,受益匪浅。





很多学生评价孙亚楠都会用温柔”“热忱”“智慧这样的关键词,相处日久,也自然而然受到她的影响。2019级医学部的孔德澳说,她因为孙亚楠在课堂上提到过“每天记录下三件感恩的事情”,就把这个习惯坚持了下来,“感觉很开心,生活态度会变得更积极了”。2018级软件工程专业的张文丰未来想要从事教育工作,以孙亚楠的课堂为自己效仿的榜样。“孙老师的课堂也带给了我反思,让我思考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同学们乐意去听,乐意去融入。”





除了教学工作,孙亚楠还带领学生参加英语辩论赛事,于2017年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支晋级第20届“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的队伍获得华东赛区三等奖。参加辩论比赛对学生的能力、心态都是极大的挑战,作为带队教师,孙亚楠对自己的定位是“Team Mama”。看到学生因为紧张吃不下东西,她就买了吃的喝的鼓励学生。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的丛琬芯在孙亚楠的培养下从一个辩论小白成长为能从容不迫地阐述论点七分钟的优秀选手,她说:“孙老师是一位非常暖心的老师。”

快乐、积极、收获,孙亚楠的很多学生从她这里得到了这些东西。而孙亚楠说,她是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在“师生共同体”中“找到自己”。

曾经有大三学生来向孙亚楠倾诉学习的迷茫纠结,孙亚楠反问道:你现在所学所做是不是你所热爱的?

这个问题她自己可以无比笃定地回答:“我很爱我的学生我也很爱教学。”




▼ 往期精选 ▼



青岛大学—QU_1909—

封面 / 刘逸淼

文字 / 李可清 曹雅迪

编辑 / 夏梦瑶

审校 / 温馨 李琪 肖馨远

责编 / 魏喆吉 魏小平
青岛大学融媒体中心出品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取授权

新浪微博:@青岛大学

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